2021年10月15日,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与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和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科学委员会联合在北京西藏大厦成功召开了“孙鸿烈先生科研工作70年座谈会”。学会名誉理事长孙鸿烈院士和刘纪远研究员、顾问孙九林院士、李文华院士、郑度院士、何贤杰研究员,以及理事长成升魁研究员、副理事长王艳芬教授和封志明研究员、执行秘书长沈镭研究员、副秘书长王捷主任和姜鲁光副研究员等出席了会议。徐冠华、陈宜瑜、朱日祥等17位院士,以及孙鸿烈院士夫人吴焕宁教授及子女、曾参加自然资源综合科学考察与研究的部分老同志代表何希吾研究员、陈传友研究员、章铭陶研究员、陆亚洲研究员、陈百明研究员等参加了此次座谈会。
孙鸿烈院士曾发起创建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是学会第一届副理事长、第二和第三届理事会理事长,也是学会第四届理事会以来历届理事会名誉理事长。
座谈会由徐冠华院士主持。他表示:孙先生是我国卓越的科学家、战略家和教育家。先生倾注毕生精力推动我国地球科学和资源环境研究快速发展。在青藏高原生态屏障的?;ず徒ㄉ?,中国国家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等领域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作为一代大师和杰出的领导者,先生始终心系国家、开拓奉献、创新进取、淡泊名利、谦和正派。先生的战略思想和大局观念,值得管理者学习;先生的科学精神和思想品格,值得我们永远敬仰。认真研讨、总结孙先生的科学思想、科研成果、科学家精神、管理理念和经验,并将其发扬光大,对于我们抓住机遇、直面挑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及深远的启示和教育价值。
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侯建国向座谈会发来了贺信,并由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主任朱日祥院士宣读。侯院长对孙鸿烈先生为推动祖国科技和教育事业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表达了崇高敬意。他在贺信中指出:孙先生作为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和资源科学家,长期从事农业自然资源及区域综合开发方面的研究,为推动我国地球科学与资源环境研究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孙先生作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为科学院和学部发展做出了重要工作。孙先生为人师表,以深厚的学术底蕴,高尚的道德情操,求实的治学精神,感召着青年学者沿着其开辟的科学道路继续攀登,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培育了一批优秀学者,是广大科技工作者学习的榜样!
孙鸿烈先生在《我的科研之路》特邀报告中,深情地回顾了自己20世纪50年代上大学选专业的情景,回顾了参加中苏黑龙江流域综合考察、1961年参加青藏高原的科学考察和1973年主持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工作的难忘经历。孙先生反复表达了对党和国家培养的感激之情,以及对共同参加野外综合科学考察与工作的战友们的由衷感谢!

孙鸿烈院士
座谈会上,姚檀栋院士、于贵瑞院士、成升魁研究员和傅伯杰院士分别就孙先生在青藏高原科考、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建设、资源综合考察与资源科学发展、中科院资环科技发展等领域的贡献做了专题报告,回顾了孙先生的科研历程,分享了孙先生的科学思想、大家风范、科研成果和管理经验。
学会理事长成升魁研究员从组织和领导资源综合科学考察、倡导和践行资源科学综合研究、创建和领导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及推动资源科学发展等三个主题方面,回顾了孙鸿烈先生在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和资源科学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以及重大贡献,论述了孙先生学术思想的演化过程,并诚挚感谢孙先生和老一辈科学家为资源综合考察事业和资源科学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
成升魁研究员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理事长
座谈会上,李文华院士深情地回顾了他与孙鸿烈院士长达半个世纪的合作情谊,分享了与孙先生一起组织开展青藏高原考察、西南各省考察和研究的难忘岁月。李文华院士表示,孙先生在资源综合考察和CERN建设中发挥的关键领导作用,孙先生具有明确的科学目标、坚强的战略方向、多学科团结协作、永不停步、与时俱进、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

李文华院士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顾问
郑度院士是孙鸿烈院士半个多世纪开展青藏高原综合考察的战友。他分享了孙鸿烈先生在综合考察、综合研究的学术思想,他特别指出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促进了学科间的交流合作、促进了对外的合作交流。

郑度院士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顾问
陆亚洲研究员是孙鸿烈先生担任综考会主任时的老部下。孙先生担任中科院副院长期间,他又被调到中科院资源环境局从事科研管理工作。他重点谈及孙鸿烈先生在中国科学院综合管理工作中的学术思想和管理风格,通过4个实例表达了对孙先生的尊敬、佩服之情。他强调在科学考察中,孙先生总是手里拿着纸和笔,把考察的发现及时记录。他说,孙先生的学习精神就是“考察不停步、记录不离笔”。

陆亚洲研究员 中科院资环局原局级学术秘书、原综合考察队老领导
章铭陶研究员是综考会青藏高原综合考察后期的青藏科考队副队长。他的发言分享了孙鸿烈先生在组织自然资源综合考察、资源科学建设工作中科学大家的组织领导风范和谦逊的科学品格特征,强健的体力和不断探索的学术精神。
章铭陶研究员 原综合考察队老领导
王艳芬副理事长重点强调了孙先生的科学家精神。她表示孙先生将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学术治理和科研管理融为一体,对地学领域战略科学家的成长和培养具有典型的教育意义。她指出,孙先生的科学精神将在青年科学家和莘莘学子中得以传承、弘扬、光大。

王艳芬教授 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常务副校长
陈宜瑜院士在座谈会上发表了总结讲话,他回顾了与孙先生一起工作的岁月。陈院士指出,孙先生作为一名战略科学家,具备高瞻远瞩的眼光、明确的创新思想、文化引领下的团队精神等特质,这对青年科学家的成长起到重要的启示作用。孙先生70年科研之路,是艰苦求索、奋力拼搏、勇攀高峰、服务人民、奉献国家、成果丰硕、人才辈出的光辉之旅。陈院士表示,我们要继续在孙鸿烈先生的指导下,以他为榜样,勇挑重担,敢为人先,善思实干,协力创新,不断为资环科技发展和我国乃至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徐冠华院士最后指出,此次座谈会时间只有半天,但收获满满,感动满满!不仅让我们再次感受到孙先生的感染力和魅力,也让我们看到孙先生的科学精神和思想已经在我们身边传颂开来,成为开展科学研究重要的思想指引。我们国家的科学技术事业特别是地学事业还有很多艰巨的工作需要做,还需要继续努力。我们的期待是我们共同以先生为榜样,把他的精神传承下去,下大功夫把我们国家地球科学事业发展起来,把青年一代培养起来。

座谈会合影









